項目背景

隨著5G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應用,電子行業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,多樣化的需求促使電子產品品種空前增多,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對產品質量要求進一步提升,對制造成本控制更加嚴格。某公司是集研發、生產、銷售及服務于一體的移動通信設備專業企業,是全球領先的無線通信與信息解決方案及服務提供商,但其傳統制造方式在當前大環境下面臨嚴峻挑戰:生產無法實現高效運轉,維修保養作業效率低下;傳統排產方式使得訂單無法及時有效交付;檢測技術存在局限性,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;從供應商到客戶端數據不透明,影響戰略決策等等。

為解決以上問題,項目基于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為核心,以云制造、云服務為支撐系統,以精益生產、信息化系統升級等智能化改進技術為關鍵,以該公司實際情況為實施基礎,打造基于工業互聯網云制造支持系統的精細化柔性智能工廠。

項目建設內容

項目的整體技術方案將項目建設內容規劃為:設備、控制、企業、區域四個層級;主要包含TPM和APS信息系統升級、設備上云、供應鏈云化協同、云端戰略駕駛艙、平臺安全、人工智能視覺識別檢測等建設內容。項目整體架構如下圖所示。

整體架構圖

(一)信息系統升級

 

通過建立TPM系統,實現設備三級保養,讓設備處于實時可用狀態,為數據上云、設備上云提供基礎保障。

通過建立APS系統,通過從云上或其他系統中提取管理人員、物料、設備等數據到本系統證,實現精準化管理和各因素聯控,最終實現精細化排程。

 

(二)設備上云

 

設備聯網,實現對設備基礎數據采集;建立京智云平臺,實現數據篩選、數據清洗、數據初步分析;建立工業云平臺,實現數據云上展示、云上分析、云上決策。最終實現設備數據上傳至IaaS層,并在通用PaaS層存儲,最終在SaaS層展示的效果。

 

(三)供應鏈云化協同

 

實現供應鏈云化協同功能,建立供應鏈鏈條,監控供應鏈上游企業的產能及質量,管理訂單交期,協同制定生產計劃,打通全供應鏈數據通道,聯結數據孤島,實現互聯互通,最終達到全供應鏈提質增效的目的。

 

(四)云端戰略駕駛艙

 

以企業運營管理為核心設計思想,對覆蓋產品(服務)價值鏈的業務流程進行全面的計劃、組織、協調,實現對業務的監控、處理和控制。并針對企業運營管理的特點,強調對企業基礎數據、基本業務流程、戰略規劃、決策預案、重點項目、知識工程等管理,通過豐富的工具與方法,有機整合并提供貫穿運營全過程所需決策信息,實時監控戰略執行過程中的問題,幫助企業創造持續增長的核心競爭力。 其核心數據來源主要包括營銷數據、供應鏈數據、設備數據、生產數據、用戶數據、人力資源數據等。數據獲取途徑包括公開采集、自行錄入、業務系統應用系統提供等方式。

 

(五)平臺安全

 

平臺安全以及數據安全是工業互聯網的必要條件,為了讓客戶放心使用航天云網工業云平臺,我們將為其打造六層級的平臺安全保障。

平臺架構圖

(六)人工智能視覺識別檢測

 

為解決SMT貼片焊接不良對后道工序測試造成的影響,引入AI人工智能技術;通過對多個角度視覺檢測,合成類似3D模型,及AI本身自學習、自適應的算法功能,對貼片焊接后零件進行檢測;鑒別焊接不良品,以此降低焊接不良率,減輕人員因焊點不良造成重復檢驗和返工的工作量。

實施效果
本次智能化改造通過精益化、信息化、數據上云、云化供應鏈、基于人工智能的視覺檢測的實現,可最終實現客戶公司全面經營指標的提升,設備利用率提升10%,計劃外設備故障停機減少10%,生產效率提升3%,在市場需求大于供給的情況下,可帶動營業額提升3%。以該公司2017年營業額21.33億為例,可提升營業額6400萬;以公司6條SMT產線為例,每條SMT產線可提升1000萬營業額。